Saturday, June 04, 2005

食物的故事

資料來源:華一書局[食物的故事]

麻婆豆腐的故事

「麻婆豆腐」 是四川省的一道名菜。吃過的人都知道,這道菜很辣香,用來下飯十分好。小朋友,你曉得這道菜是誰發明的,又為什麼要取名為「麻婆豆腐」嗎?原來其中含有一個很感人的故事。

清朝時候,四川成都有一個名叫巧巧的姑娘,她長得十分漂亮,雖然臉上有一些白麻子,但看起來非常俏皮可愛。巧巧十七歲時,嫁給一家木材行的小老闆,夫妻倆恩恩愛愛,生活得十分甜蜜,沒想到竟受到嫂嫂嫉妒,常常說他們的壞話,巧巧夫妻受不了家人的閒話,只好搬出。

巧巧的丈夫為了養家,便到油坊去工作,巧巧就在家?替人做針線,賺些錢貼補家用,生活雖然不富裕,但卻十分快樂。時間過得真快,一轉眼十年過去了。不料這時候竟然發生一件不幸的事,巧巧的丈夫有天渡河時翻了船,被河水淹死了,巧巧失去了心愛丈夫,傷心得幾乎活不下去,幸好她的小姑淑華常常安慰她、鼓勵她,巧巧才有活下來的勇氣。

淑華見嫂嫂孤苦零丁,乾脆搬過去和她一起住。巧巧和淑華為了生活,就開了一家裁縫店,可惜,附近住的都不是有錢人家,除了過年,很少添置衣裳,因此生意十分清淡。巧巧丈夫從前的油坊伙伴,每天挑油都會經過巧巧家,他們看巧巧姑嫂生活困苦,為了幫助她們,便想了一個法子:他們每天自己帶米、帶菜來,請巧巧替替他們做中飯,剩上的米菜就送給巧巧,另外,還付給巧巧姑嫂做飯的工錢。
   
巧巧家隔壁一邊是肉店,一邊是豆腐店,巧巧便常常買了肉和豆腐,放入辣椒,燒成一道熱燙燙、辣呼呼的下飯好菜。那些油坊工人每次吃了這道菜,就會豎起大拇指,稱讚不已。不久以後,大家都曉得巧巧燒得一手好豆腐。在親朋好友的支持鼓勵下,巧巧姑嫂便開了一家小飯館,由巧巧負責掌廚,淑華做幫手。

由於大家都嘗嘗巧巧做的豆腐,所以巧巧的小飯館生意非常好。客人吃過巧巧燒的辣豆腐,都說好吃極了!慢慢的,巧巧這道「辣豆腐」的美名,傳遍了成都附近的大城小鎮,這道菜終於成了成都的名菜。

巧巧死後,人們為了紀念她,就把她發明的這道辣豆腐,稱為「麻婆豆腐」。「麻」代表巧巧臉上嬌俏的麻子,「婆」是對她的尊稱。一直到今天,在四川菜館?,都可以吃到這道有名的「麻婆豆腐」。

過橋的米線

中國雲南省有一道名菜,叫「過橋米線」。這個菜名很有意思,很多人都不知道到底是什麼東西,說穿了,雲南人說的「米線」,就是我們常吃的米粉;至於「過橋」又是怎樣回事呢?讓我們來看看下面的這個故事。

從前,雲南這個地方,住著一個讀書人,很喜歡念書,每天捧書本不停的念。他家附近有一座湖,湖上有個小島,不但風景很美,而且也非常安靜,所以他特別愛到那兒去念書。

他的太太每天就從家?,走過一條長長的木橋,為他送飯。夏天還好,飯菜送到時還熱呼呼的,可是到了冬天,北風呼呼的吹,飲菜還沒送到,早凍得冰冷冰冷的,哪?還能吃呢?她看著丈夫整天捧著書猛讀,非常辛苦,卻連碗熱湯都喝不到,心?又疼又難過。
有一天中午,她煮了一隻肥雞,準備送去給丈夫吃。突然一陣頭暈,全身沒了力氣,等她清醒過來,已經過了吃飯時間,她拍雞湯涼了,急忙摸摸湯碗,發現湯還是熱的,非常驚訝,再看那雞湯,上面浮著一層油汪汪的雞油,她一下子明白了;原來雞油能夠保溫啊!她興匆匆的端去給丈夫吃,看見丈夫吃得津津有味,非常開心。

第二天,她變化另一種口味,試著把生的魚片刀切得薄薄的,放進熱雞湯?。薄魚片一碰熱雞湯就熟了,肉又細嫩又滑,吃在嘴?,油滋滋、香噴噴,說有多好吃,就有多好吃。她的丈夫直誇她能幹,她就做得更帶勁。
後來,她又發現魚片雞湯?再配點煮熟的米粉,味道更好,於是,她每天提著油汪汪的雞湯魚片米粉,走過長長的木橋去送飯,讓丈夫每頓飯都能享受到熱騰騰的滋味。

漸漸的,這道菜就讓街坊鄰居學了去,吃過的人沒有不翹起指頭說好的,後來雲南就把這種特別吃法的米粉,叫做「過橋米線」。因為這是一個體貼的妻子,每天辛辛苦苦走過長橋,送給丈夫吃的啊!
餃子的由來

小朋友一定都吃過餃子,可是,你知道為什麼會有餃子這種食物嗎?原來傳說是這樣的;三百年前在東北長白山的山腰上,有一個小村莊,村?的人大都靠採人參過日子,日子過得平靜又快樂。

可是,有一年村子後面的山?,出現一隻凶猛無比的大怪獸,常常跑到村?來,有時叼走了小孩,有時吃掉了牲畜,村?的人成天擔心害怕,日子再也不快樂了!這年除夕那天村?來了一個外地人,名叫努爾哈赤,長得高高壯壯,身體十分結實。他說到山上打獵,遇到風雪,趕不及回城?,只好到小村?,過了年再走。

努爾哈赤看見村?的人,個個愁眉苦臉,便好奇的問村?的一個老人說:「大叔,怎麼要過年了,大家都繃著臉呢?」那老人苦笑著說:
「小伙子,你是外地來的當然不明白,我們村子附近藏著大怪獸,隨時會來吃人,你想咱們哪來好心情過年呢!」努爾哈赤是個武藝高強,又愛打抱不平的人,他對老人說:「別擔心,我來替你們除去禍害。」

除夕那天晚上,努爾哈赤便帶著武器,獨自前往大怪獸出沒的地方。等到半夜,「吼」的一聲,怪獸終於出現了!努爾哈赤小心的在巨石後面靜靜候著。等大怪獸靠近了,他一箭便射了過去,大怪獸驚叫一聲,立刻撲了過來。努爾哈赤掄起雙拳,就和怪獸單打獨鬥起來。那怪獸身子龐大爪子尖利,著實不好對付。好在努爾哈赤身手矯健,有時節節進攻,有時東躲西閃,弄得怪獸團團打轉。那怪哭累了,力氣漸漸使不上,努爾哈赤趁機拔出短刀,往怪獸身上刺去,怪獸大叫大聲,跪了下去,努爾哈赤怕他反擊,又連刺幾刀,怪獸終於倒地,死了。
這時,努爾哈赤才感到全身疲憊,但他心?很高興,拖著怪獸慢慢回到了村子。村?的人看見努爾哈赤居然把大怪獸殺死了,都高興得對他又是磕頭,又是道謝。大家都想到這怪獸太可惡了,便把牠的肉剁碎,包在麵皮?,煮來吃掉,發洩了心頭的憤恨。
從此以後,每年除夕,村人都要用麵包肉餡,做成食物來吃,他們稱這種食物叫「餑餑」。沒想到不久後,英勇的努爾哈赤竟統一了天下,做了清朝的開國皇帝,成為清太袓。東北地方的百姓,感激太袓為民除害的功德,逢年過節,除了做餑餑來吃,也把餑餑送到京城,獻給皇帝。

慢慢的,逢年過節吃餑餑的習慣便傳到了全國。後來人們又把餑餑叫做「餃子」。到了今天,餃子這種食物己不限新年才能吃,只要我們想吃,隨時都可上餃子館去,當然,也可以在家?自己包餃子吃。餃子,早已是最大眾化的食品了。
狗不理的包子

說到包子,大家都知道──天津「狗不理」的包子最有名。小朋友一定很好奇,為什麼要叫「狗不理」呢?這就要從一百多年前清朝時候說起了。

那時天津有家小吃舖,舖?有個小夥計,他的本名叫高貴有,名叫狗子。大家都不愛叫他本名,偏喜歡叫他狗子、狗子。狗子生來聰明伶俐,雙手靈巧手老闆教他做包子,沒多久,他就做得像模像樣,慢慢的,狗子做出來的包子,竟比老闆還出色。他做的包子麵皮又白又柔,餡子肉鮮味美,一咬開口油湯,卻不膩嘴,只覺熱呼呼、香噴噴,吃過的人都叫好。
狗子做包子出了名,幾年以後,他攢了一些錢,自己便開了一家包子舖。狗子沒錢請夥計幫忙,從揉麵、做餡、捏包子,到上蒸蘢、賣包子,所有的事都一手包辦。他既是老闆又是夥計,真是忙得不得了。大家聽說狗子自己當了老闆,都來捧場。顧客原來是存著照顧的心理,但一吃之下,覺得他做的包子比以前更加鮮美爽口,從此,他的生意便一天好過一天。
每天狗子店門一開,客人就坐了滿屋子。

「狗子,快給我來五個包子!」

「狗子,我先來的,先給我!」

「哎呀!狗子,我等了好久了,快給我吧!」

狗子聽客人一個勁兒的叫,他只好一疊聲應著:「好、好,馬上來,馬上來!」他要端送包子,又要找錢,還要趕著做包子,縱使他有七手八腳,也實在忙不過來。客人等得太久的,有時就生氣得走了!狗子想想:這樣下去,總有一天客人會跑光,於是他就想出一個法子來:他在店門口放了一落粗碗,客人要買多少包子,就把錢放在碗?端給他,他就照錢給包子。

這麼一來,狗子就不必端送包子,十分省事。一些愛玩笑的客人,就對他說:「你這叫做『狗子賣包子,一概不理。』」後這句話傳來傳去,就變成「狗不理」了。慢慢的客人就把「狗不理」當成狗子的店號,他做的包子就叫狗不理包子。

由於狗不理包子物美價廉,名聲越來越大,後來,連北京城的人都知道了。有一次,朝中的大臣袁世凱吃過狗不理包子,稱讚得不得了。他聽說慈禧太后很講究吃,於是便買了狗不理包子,獻給慈禧太后品嘗。

慈禧太后一向十分挑嘴,沒想到她一嘗之下,竟然連聲贊美:「好香!好香!這下子,狗不理包子變成全國知名了。一直到今天,人們還常常談論狗不理的包子呢!